2025年7月1日,台灣輸血學會宣布啟動「TACO元年」,推動三項臨床措施以提升輸血安全:
- 評估TACO風險因子
- 執行限量發血策略
- 採用具速率控制的輸血設備
TACO(輸血相關循環負荷過多)是最常見的輸血併發症之一,對高齡、心衰竭或腎功能不全患者影響特別嚴重。面對新政策,臨床必須重新檢視:現有輸注設備是否足以因應安全與效率的雙重需求?
TACO防治的現實挑戰
在創傷或大出血情境中,過去輸血以「越快越好」為原則,但過快或過量的輸注可能引發TACO、低體溫與凝血障礙。這些風險促使醫療團隊重新思考輸注設備應具備的功能,例如:
- 可調整與監控流速,因應不同病人狀況
- 具加溫功能,防止輸注性低體溫
- 支援分次少量輸注,符合限量發血原則

快速加溫輸注裝置:不只講求「快」
部分快速輸注設備雖具備高流速,但缺乏流量調節或溫度控制,不符現代臨床需求。反之,近年新型裝置可兼顧:
- 流速調節(如2.5 – 1000 mL/min)
- 血液加溫至37°C
- 輕巧快速啟動,適用於急診與手術室
這些條件可降低液體負荷、維持體溫,提升TACO防治成效,也適用於限量發血下的靈活應變。
裝置選擇應視情境而定
TACO防治強調精準輸注,不代表每個單位都需要高速輸注設備。例如:
- 急診與手術室需快速且控速的輸注系統
- 內科病房或慢性照護單位則強調穩定低速與體積控管
因此,設備選用應與臨床場景、人力訓練與制度設計整合,才能真正落實病人安全。
TACO元年,讓我們同步提升制度與設備
TACO防治不只是「輸少一點」,而是從制度到設備的全方位改革。快速輸注系統若能提供控速與加溫功能,將成為搶救與安全並重的關鍵工具。
像 Belmont Rapid Infuser 這類設備,具備高流速、流量控制與即時加溫功能,符合TACO政策主張的三大核心條件。對於執行MTP(大量輸血程序)頻繁的單位,是值得評估的實務選擇之一。
不是越快越好,而是給得剛剛好。這才是輸血安全的新標準。

參考資料:
- 台灣輸血學會,https://www.tsbt.org.tw